2023-03-31 22:12:26 来源:中国商务新闻网
发布会现场(刘宇凡 摄)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,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,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。3月31日,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,对近日出台的《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“双倍增”行动计划(2023-2027年)》(以下简称“《行动计划》”)进行解读。
《行动计划》明确到2025年,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、科技型企业超过6.7万家;到2027年,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型企业在2022年基础上实现“双倍增”,分别超过1.28万家、8.6万家。
(资料图片)
四大重点任务绘就路线图
重庆市科技局局长明炬介绍,2022年,重庆高新技术企业达6348家,比2017年增长3.1倍,科技型企业达42989家,比2017年增长5.3倍,发展势头良好。结合重庆实际,《行动计划》实施中“两群”地区重在“增速”,主城新区重在“增量”,中心城区重在“增质”,并列出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。
具体而言,包括明确发展路径,重庆将通过“孵、育、引、壮”,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型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作用,构建科技企业“微成长、小升高、高变强”梯次型、全周期引育体系。其次,突出企业主体,重庆将着力“建平台、强研发、促协同”,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,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。三是打造科创载体,重庆将发挥西部(重庆)科学城、两江协同创新区、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的引领作用,突出高新区、农业科技园区、经开区、工业园区等园区主战场地位,激发高校院所创新创业带动效应,强化各类孵化载体服务功能,推动科技企业集群发展。四是强化服务支撑,重庆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,提升科技服务能级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,强化知识产权保护,构建全社会创新创业生态,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。
为加快推动《行动计划》实施,明炬表示,近期将尽快成立联席会议制度,制定工作分工和任务清单,并面向社会推出“一平台四库”,即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平台和科技型企业孵化库、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、科创板上市储备库、领军企业成长库,以及建立赛马比拼机制,创新报表“五色图”,晾晒区县“双倍增”工作推进情况。
区县创新引擎亮出计划表
区县作为“双倍增”的主体,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中将迸发出蓬勃活力。
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洁表示,为培育更多高质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,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加快集聚创新资源,打造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,推进高效能成果转化;围绕“科创+产业”,鼓励新型研发机构探索有效的市场化激励机制,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,解决行业“卡脖子”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,助推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;强化金融支持,鼓励成果转化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两江新区已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集结登峰行动计划,积极推进落实中小企业集结,骨干企业攀升和领军企业登峰三大行动,大力引育优质创新主体,构建“科技型企业—高新技术企业—专精特新企业—科技领军企业—上市企业”全生命周期的培育链条,引领创新主体集聚的发展。
拥有超4000家科技型企业的巴南区为实现“双倍增”目标,主要通过线上线下联合做好对企业的服务,对市场主体的培育。
针对大数据、智能化时代,巴南于近日上线重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巴南试点平台,开设政策包、服务站、供需池、专家库、成果仓五大功能板块。“目前,我们筛选了584家准高新技术企业和3006家准科技型企业,将通过线上平台培育体系里的29条评价标准,给企业精准画像,找准企业的发展短板和差距,为其精准匹配创新资源”,巴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亚平说到。
线下主要依托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,将数智产业园、大江科创城、重庆高职城、智慧总部新城四个区域作为空间上的培育重点,通过构建“众创空间+孵化器+加速器”全链条孵化体系培育企业。同时,巴南实施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融合专项行动计划,通过“企业带动企业”“企业培育企业”等方式,推动科技型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。
此外,巴南区内的重庆国际生物城作为全市生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地,也将念好“转、引、育”三字经,加快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,引进上下游企业,推动科技型企业项目落地、企业引进,并建设创新引领示范区,构建“选种、育苗、成长、壮大”的全链条、全周期培育体系,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集聚高地。(刘宇凡)
关键词: